对于留学生来说,“国际化”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拥有多元化的校园环境、前沿的学术资源、全球认可的学历,这些都是出国留学的重要吸引力。而哪些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最高?哪些院校真正能提供全球视野?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近日发布了2025年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结果香港高校包揽全球前四,英国、阿联酋紧随其后。
从排名来看,香港院校继续保持领先,前四名全部由香港高校包揽:
第1名:香港城市大学
第2名:香港科技大学
第3名:香港理工大学
第4名:香港大学
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大学排名第5,而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分别占据6-8名。
至于中国大陆,共有20所大学上榜,其中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表现最亮眼。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CityU)位于九龙核心地带,自1994年正式升格为大学以来,凭借卓越的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体系迅速崛起。
CityU尤为重视创新与跨学科研究,目前设有10个学院、29个学术部门,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国际视野的人才。大学目标是让65%的学生参与海外交流,亲身体验全球多元文化,为未来国际职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CityU不仅在深圳设立15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还在成都成立研究院,致力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其高等研究院(IAS)聚集了全球顶尖学者,以跨学科方式推动前沿研究,涵盖智能城市、数字社会、材料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为解决全球社会与技术变革提供突破性方案。
香港科技大学
自1991年建校以来,香港科技大学(HKUST)凭借卓越的学术与科研实力,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大学目前拥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而教职工中近80%为海外学者。
HKUST所有四大学院均开设海外交流项目,全校约45%的学生曾赴海外学习,70%学生参与海外实习,这一比例在亚洲高校中遥遥领先。
作为一所前瞻性的现代化大学,HKUST紧密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计划,在广州设立分校,并在深圳、佛山建立研究中心,加强与内地高校的学术合作。此外,HKUST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并成为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的核心成员,助推跨学科科研突破。
在全球议题研究方面,HKUST始终走在前沿,致力于解决全球老龄化、可持续城市发展、21世纪教育改革等挑战,同时在抗击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
坐落于红磡与九龙核心地带,香港理工大学(PolyU)始于1937年,前身为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是香港最早提供专业工科教育的学府之一,并于1994年正式升格为大学。
目前,PolyU共计招收超过2.7万名学生,其中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和台湾。硕士生中,内地生比例高达70%,博士生中接近50%。这一国际化趋势也体现在PolyU广泛的学术合作网络上——大学已与全球244所高校建立交换生项目,并与280余家科研机构保持合作。
在内地,PolyU自1998年起招收本科生,并与中国国家月球探测中心合作,研发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探月任务,月球地形测绘技术亦助力嫦娥四号。此外,PolyU主导的火星降落形态监视系统也将在未来中国火星探测任务中发挥作用。
目前,PolyU已在杭州、西安、成都设立区域基地,在北京、上海设有合作中心,并在深圳成立研究院,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创新创业发展。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HKU)现有近3万名学生,其中近一半不是本地生,硕士阶段的国际生比例更是超过60%。港大采用全英文授课,致力于打造真正的全球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公民。
作为一所享誉国际的研究型大学,港大提出“亚洲全球大学”(Asia's Global University)的发展愿景,积极拓展全球影响力,吸引国际顶尖学者与学生加盟。同时,港大也是Universitas21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与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港大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学府联合开设学位项目,为经济、金融及MBA等方向提供更多发展机遇。2021年,香港大学北京中心正式成立,依托港大经管学院,专注于培养高端商业人才,并深化与内地高校的合作,为国际化教育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