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近日宣布与OpenAI建立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关系,旨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AI)在教学、科研和数据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力。
此次合作不仅为师生提供先进的AI工具和企业级安全技术,还拓展了研究经费支持与数字化资源获取的新途径。
牛津与OpenAI的合作,是传统精英学府积极拥抱AI变革的典型案例,背后既有战略考量,也折射出未来教育的趋势。
开放OpenAI最新模型权限
借助AI & Machine Learning Competency Centre的平台,牛津大学在此次合作中将为师生提供OpenAI最新模型(包括o1与4o)的应用权限,以及专项研究经费和安全保障。这一措施有望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效率。牛津大学数字副校长AnneTrefethen指出,此次合作为扩展AI能力、丰富技能培养提供了全新机遇,同时也为探索AI对教育影响的深层次路径奠定了基础。
百年论文数字化共享
此次合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数字化试点项目。项目计划将长期收藏的公共领域资料进行数字化,使全球师生均可在线检索和访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将涵盖1498至1884年间的3500篇跨学科论文,作为“未来博德利计划”的一部分,为传统图书馆向数字资源平台转型提供了实证依据。博德利图书馆馆长Richard Ovenden强调,数字化转型是图书馆响应信息存储与传播方式不断演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途径。
5000万经费加持!AI研究加速跑
在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方面,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将通过OpenAI的NextGenAI计划,获得总额达5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计算资源和API接入支持。此举不仅加速了健康、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也为解决传统科研中数据处理和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切实方案。研究副校长Patrick Grant指出,AI技术正推动着科学发现的速度与质量,牛津大学希望通过这一合作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树立AI应用研究的新标杆。
ChatGPT Edu落地
基于OpenAI最新模型的ChatGPTEdu在经过500人试点后已初见成效。牛津大学计划将这一安全版ChatGPT Edu推广至3000名学者和工作人员,并定期组织交流会议,分享在行政管理、科研总结及创意生成等方面的应用案例。与此同时,牛津大学作为NextGenAI联盟成员,与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在内的15所全球顶尖机构携手,共同推动AI技术在教育与科研中的深度应用,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的平台。
牛津录取:高分≠offer
在全面拥抱AI技术的浪潮下,牛津大学正站在传统精英学府与未来数字化教育的交汇点上。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与OpenAI的战略合作上,也在悄然影响着学校对人才的选拔标准。
牛津大学在确保学术硬实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跨学科背景和数字化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正因如此,牛津的录取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和潜在能力。
重申逆袭,如何突破牛津门槛
被牛津拒绝并非终点,不少学生在重申中成功逆袭,关键在于:
·查漏补缺,提升学术表现
G5名校普遍要求A-Level三门课成绩达到AAA或更高,部分热门专业还需额外的EPQ(扩展项目)加分
·深挖专业兴趣,丰富背景经历
除了成绩,参与科研项目、竞赛(如AMC、BPhO)、EPQ等活动,能展现更强的学术潜力
·优化个人陈述与面试表现
成功的文书不仅要展示学术能力,更要突出个性化思考、专业兴趣及未来规划